第二百一十章 屯田制-《万钧破》
第(3/3)页
放走吴凯的时候王焕狠狠宰了他一笔,拿到了乐陵国半年的粮食收入,靠着这讹来的粮食勉强能够对流民、饥民进行安抚,虽然吃不饱,但至少不会让他们饿死。
对于这些流民,王焕思来想去只能想到一个办法,屯田制。
历史上曹操能够统一北方,司马氏能够统一三国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屯田制的成功施行。
各城官吏虽然留了下来,不过派往当地驻防的都是王焕的亲信,实际控制权也都在王焕手上,基本可以杜绝官商勾结、官官相护的乱象,赋税只用交五成其余留给当地用于开支。
治安这个问题王焕经过深思熟虑放弃了派军彻底剿灭的想法,首先是这么做的话劳民伤财,其次部队只是日常训练作战能力不能得到根本的提升,留下一些盗匪黄巾余孽可以让新兵或者让各连队轮番征讨以实战来训练部队,征讨只打不灭,保证下次换其他兄弟部队来还能够刷到经验,而且以后一大笔钱还要靠这些人才赚得到。
王焕把自己这些想法说了出来,公孙博佩服得五体投地,自认为不需要他王焕都能够把乐安郡治理得井井有条。
一月过去,乐安郡这个烂摊子被王焕收拾妥当,不说治理的比以前有多好但再也没有流民被饿死,用一个月时间获取了一定民心,有了群众基础他就准备开展工作,实施屯田制。
屯田制,顾名思义,以屯田为主,把农民也编入编制,最大的好处是可以自给自足供应军队所需粮食,其次可以培养民兵,平时战士轮班与农民一起参与劳动,种植粮食,战时,战士随时可以上阵杀敌,农民也可以放下镰刀、锄头拿上战刀长枪上阵厮杀,这一政策推行得当甚至可以全民皆兵。
屯田分为民屯与军屯之别,二者有同有异,同处在于均为供应军粮而兴办,且均采取军事编制,有战争时参加民屯的劳力亦需执干戈以对敌,异处在于军士以战守攻取为主,屯田民则主要从事农垦生产,二者在编制与待遇上亦有区别。
屯田上的直接生产者多原为流民、降众、贫户及无法进行安全耕种者,历史上曹操实行的屯田制在后世看来极富剥削的实质,不过王焕耗费了杨婷几乎一半的家产为流民提供建房材料,甚至是直接帮助流民盖房,给他们一个安定的居所。
安置房肯定不如普通民房住着舒适,但在这样的乱世下一郡太守自己出资安置流民看遍整个大汉也只有王焕一人,以威逼胁迫的方式得到乐安郡让他背上不少骂名,可有曹操在背后为他撑腰也没人敢说什么,况且除了赵诚,他没触及到任何人的利益,那些道貌岸然的士人不过也只是嘴上骂骂而已,而他安置流民却收获了大量民心。
乐安郡经过战乱一方面大量流民食不果腹,另一方面大片荒地无人开垦,而屯田制则可以把这些劳动力安置在国有土地上从事生产,从而充分利用了既定的生产资源。
收租税的办法,即官府提供土地,收获的谷物按比例分成。
王焕在吴凯的协助下在乐陵国境内收购了大量耕牛,用官牛者,官府收六私人收四,不用官牛者,官私对分。虽然以这种剥削办法达到了积粮供军的效果,百姓虽然吃亏,但能有一个安定的生产环境,他们已经很满足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