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八章 ??巴蜀风云-《三国之霸王张绣》


    第(2/3)页

    “不仅如此。”王定对戏志才一拱手,然后笑着说道:“按照大司马的说法。水泥还可以用来固定山洞。一旦山洞连通道路,可以极大的缩短距离。尤其是江东那边。很多山越仗着穷山僻壤,不服朝廷。一旦道路修上去了,大军就可以随时入山。山越就被遏制了。”

    王定说的远了,但是意思是这个意思。

    随着道路的缩短,必然能加强各地之间的交流。而一般分离主义,都是由于常年游离在朝廷关下范围之外,才会形成的。

    现在近的是江东山越,割据穷山僻壤,不服华夏。远的有【汉四郡】,也就是【朝鲜半岛】。

    还有九真郡,也就是后世的【越n】。

    只要修桥铺路过去,朝廷大军转瞬即至,民间交流更加密切,那么分离主义也就不会产生了。

    所谓水泥的作用,现在只是攻打巴蜀起到了作用。但是未来,必然能起到更重要的作用。

    而在张绣的牵头下,朝廷的科技树会被不断的点出来。现在还看不出来,若未来张绣一统天下,连火车都造出来了。

    那么大汉朝的中央军队,开赴边关只需要几天。看鲜卑人敢不敢南下,如果敢南下,就包了饺子。

    一旦铁路修到了朝鲜半岛,移汉民过去,加强两地交流,久而久之那边也就是中华了。

    若能出铁甲船,开赴东边那座岛子,用大炮打土著,移民过去,那边也就是中华了。

    总而言之,虽然这些年张绣会时不时搞一些发明,但是水泥的出现,还是引起了洛阳震动。

    ..........

    花开两朵,再说司马懿。

    张绣猜的没错,司马懿的出山是运作的结果。

    正所谓【非常之人,必行非常之事】。司马懿这样的人,不会甘于寂寞的。也不仅仅是司马懿。

    在刚开始的时候,那些门阀大族,对于董卓、张绣这样的【军头】军阀,那是相当厌弃的。

    董卓先不说,极少有士人会投奔他,更别说是大族了。

    但是张绣不一样,他行事颇有章法,又用寒门。    那些门阀大族都很清楚,一旦寒门显贵几代人,也就是门阀了。而门阀落魄几代人,怕也就成了寒门了。

    随着张绣的地位越来越稳固,上一次又闹出了【梁侯】一事,当真是万众一心。

    他们再不出来做事,怕是在张绣这里找不到位置了。

    也不仅是司马懿,其兄司马朗,也通过别的手段,顺利的进入了朝廷。而温城司马家,也只是很多大族的其中之一罢了。

    张绣的这个【朝廷】,已经从纯粹的寒门,转变成为了海纳百川的【朝廷】,什么人都有。

    而想要在张绣这里得到提拔,自然需要立功。司马懿对于劝降刘焉当真是没有把握,但总要试试的。

    司马懿乘坐一辆车,在百余骑兵的护卫下,出了洛阳,经过长途跋涉之后,先到达了南郑城。

    现在朝廷内,凡是挂着张绣幕府官职的人都不是小人物,再说司马懿身上有【差遣】。

    司马懿到达南郑之后,被镇南将军赵云迎入了将军府内。

    本来汉中的防御是由【军师将军】、都督汉中诸军事的徐庶负责,但是既然赵云来了,就由他来负责了。

    二人在此之前不认识,但是赵云为人温润如君子,而司马懿更是少年老成,二人很快就熟稔起来。

    中午一起用了膳食后,二人来到了赵云的书房内坐下。

    “赵将军。在刘焉损坏了栈道之后,朝廷收到的关于巴蜀的消息,就很少了。将军就在南郑,与巴蜀紧邻。可知道现在巴蜀是个什么情况?”

    司马懿双手拱起,宽大的袖子落下,一脸严肃道。

    赵云沉吟一下,然后才说道:“我们知道的情况,与朝廷无二。自从大司马攻占汉中之后,巴蜀就有很多人制造叛乱,但都被刘焉平定了,目前没有人明面上割据城池叛乱的。但是内部十分不稳,尤其是在大司马平定凉州,收降马腾,杀了韩遂之后。”

    司马懿叹了一口气,也就是没有什么消息啊。

    刘焉这个人能力还是很强的,控得住局面。要想说降他的难度,非常非常的大。

    “我明白了。”司马懿一拱手,说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