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三位名臣-《嘉靖小首辅》
第(3/3)页
徐、高、张三人举杯一饮而尽。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陈迪开始谈一些敏感的话题。
陈迪问三人:”三位对大明的赋税怎么看?“
徐阶和高拱不愧是上了些年纪的人,有些官场阅历,两人拿了些官话搪塞陈迪。
张居正倒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他痛陈道:“下官虽为翰林院的七品小官,可位卑未敢忘忧国。大明朝开国至今,亲王、郡王、皇室宗亲便于天下。按照大明的制度,一个亲王一年就要供禄米五万石,钞三万贯,锦缎四十匹,绢五百匹,纱一千匹,还有冬布一千匹、夏布一千匹,其他各种开支更是不胜枚举。一个亲王耗费国帑便如此之巨,那么多皇室宗亲耗费的国帑又是多少?
这些皇室宗亲、宫中宦官、各级官吏、有功名在身的读书人兼并之田庄占天下之半皆不纳税,小民百姓能耕之田不及天下之半,却要纳天下之税,这更是人人皆知,但人人不言!”
陈迪心中大喜。他之所以提税赋的问题,就是想让张居正说出自己在另一段历史中,用”一条鞭“法均天下税赋的初衷!
在陈迪眼里,如果大明想要中兴,就必须改革税务,让那些皇亲国戚、各级官吏、有功名之人像老百姓一样纳税!
陈迪举起酒杯:”张大人见识非凡,本院敬你一杯!“
张居正谦虚道:”大人谬赞了。“
徐阶见张居正这个年轻人得到了陈迪的赞赏,不甘示弱,他反驳道:“叔大之言,下官不敢苟同。”
陈迪说:”哦?还请徐大人谈谈自己的看法。“
徐阶道:”自古读书人之所以十年寒窗,角逐科举,无非是为了得一个功名。得了功名便可以不纳税。要是读书人的待遇跟乡野百姓一样,那不是有伤读书人的进取之心么?“
陈迪心中暗道,跟现代的那些历史书说的一样,徐阶是保守派,张居正是改革派。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