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激情没点燃-《神奇小村长》


    第(3/3)页

    “是啊!是啊!”这话一说出来,得到了大多数村民的赞同:“我们就只会种地,能多种几亩地,多打点粮食,我们就满足了。”

    桂花村的村民穷怕了,用人穷志短来形容也不为过。

    现在这个状况,加上政府扶贫,大致能保个衣食无忧倒,手头上有几个小钱,也是预备着老人生病,孩子上学用的,再想拿出钱来搞种植,搞养殖,搞农家乐之类的,实在是勉为其难了。

    真不能怪村民们没理想,太现实,小农意识过重,本来家境就不富裕,谁还敢拿手头上的几个小钱来投入,万一打了水漂,岂不是叫天天不应,哭地地不灵啊!

    虽然黄天成、叶朝富、陈三旺等村干部们并没有表态,但从面目表情上来看,他们同样存在着疑问,只是为了维护村委会的团结与和谐,才一直保持着沉默。

    面对这些怀疑的声音,赵青云先用算账的方式来回答,他看着叶春生问道:“春生大哥,如果村里给你二十亩地,你辛辛苦苦干一年,能打多少粮食,能赚多少钱呢?这笔账,我想大家扳着手指头都能算得出来吧。”

    桂花村的气候还算可以,但亩产能够有七八百斤的情况就很不错了,二十亩地风调雨顺的收成,也不过一万六千斤的样子,一斤三毛多钱的利润,算下来四千到五千块钱的年收入。

    可是一个人能种得过来二十亩地吗?

    显然不大可能,一家人都种地的话,这个收益就被摊薄了,就算三个人吧,平均下来人均年收入只有一千五块钱左右,饿倒是饿不着,但肯定谈不上富裕,更奔不了小康。

    这么一算账,叶春生等几个宣称只会种地的村民们摸着后脑勺一阵讪笑。

    但绝大多数的村民还是不相信,赵青云只是用嘴巴一扒拉,就能让桂花村生翻天覆地的的变化,从一个响当当的贫困村变成年人均收入过万元的富裕村!

    赵青云看村民们对重建村小学响应积极,就把设想了许久的美好蓝图抛出来,希望能趁热打铁,没想到,大家的激情没点燃,倒招来了一盆又一盆的凉水!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