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末旦评-《爆笑腐女追君记》


    第(3/3)页

    这《水调歌头》刚出来第一句,湘云就立马捂脸。她太知道这词的杀伤力了,流传千古也是丝毫不减人气,其他人的词作在其面前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果然,词一咏完,竹亭内的琴音戛然而止,现场一片鸦雀无声,酒壶、水袋掉落无数,完全被此中的意境所震惊。

    “好词,好一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东坡之才令孤心悦诚服。孤欲邀东坡为府中秘书,不知东坡可愿屈就?”

    一声惊呼传出,原来是宁王赵刚击节叫好,兴奋之际拉拢人才之心顿起,招揽的话便脱口而出。

    苏轼听了却是眉头微皱,似有犹疑。而作为青城书院领队的欧阳修,怕其说出什么得罪的话来恼了宁王,瞬间抢过话题,

    “王爷爱才之心人尽皆知,求贤若渴堪称贤王,只是此时乃是末旦评,乃是品诗论词为主,王爷是否太过心急了些?”

    “哈哈,醉翁所言甚是,孤失态了。此间只谈风月,不论国事,孤当自罚一杯,慰此千古佳作!”

    似乎也意识到自己有些过火,赵刚大笑着掩饰过去,随即仰头灌了一口烈酒,至于其中滋味,也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好在这时众人也反应过来,为词作击节拍掌者有之,为宁王歌功颂德者亦有之,闹哄哄的化解着场中的尴尬。

    只有苏轼眉头仍未松开,倒不是宁王的相邀,而是刚才颂词之际,甫一开口,眼角余光便见到一个瘦小的身影捂脸叹息,当下忍不住好奇,抱拳高声问道,

    “祥云见教,方才在下口诵拙作之时,现贤弟神色有异,似有所觉,东坡不才,敢请贤弟指正一二,不吝感激!”

    我勒个去啊,隔这么远捂脸你都能看到,你丫视力也太好了吧!再说这《水调歌头》在整个古词中也是位列前三的存在,我指正个毛线啊,胡诌还差不多,对了,就给他来个胡诌!

    怕什么来什么,湘云知道自己肚中完全没有一丁点的墨水,已经很低调不出声了,谁料捂个脸都能捂出事来,当下只能硬着头皮轻咳两声,

    “东坡兄此作堪称完美,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在下所虑者,乃是另外一件事。”

    “哦,不知何事,贤弟可否告知?”

    “在下觉得现今诗词的平仄格律太过死板,限制很多,局限了展。吟诗作赋本就为消遣娱乐只用,如此人为的设框做堵,才高者自是无所顾忌,稍有不逮者就会抓耳挠腮,丢乖卖丑,趣事也变作了憾事,岂不是索然无味!”

    湘云语不惊人死不休,直接将问题上升到了诗词的规则上来。

    此话一出,众人皆惊,身为岳麓书院副院士的朱熹唯恐书院名声因此受损,当即坐不住了,

    “大胆,诗词格律乃是先贤所定,岂容你肆意改之!”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