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二章 千年不腐-《赏金捉鬼猎人》


    第(2/3)页

    征和二年公孙贺父子因与阳石公主私通以及行巫蛊诅咒天子之事死在狱中。然而,此事却远未结束,一场骇人听闻的惨痛历史画卷由此拉开。同年四月,诸邑公主、阳石公主以巫蛊之罪处死,卫青之子卫伉及卫长公主之子曹宗亦在连坐之内。太子一党被诛连无数,负责此案的江充成了最大的赢家,他指挥巫师四处掘地寻找木偶人,但凡挖到就逮捕周围的人,并以炮烙之酷刑逼供认罪,百姓惶恐之间相互诬告,以此罪冤死者前后共计数万人。

    一场巫蛊之灾让整个长安城人心惶惶,大雨连着下了三天三夜,却仍旧冲刷不走刑场上那深红深红的颜色,天下失去了信任,百姓在哀叫,连老天爷都流下了眼泪,可上天的哀鸣却仍旧无法救赎死去的冤魂,它们回荡在未央宫的大殿之上,日日哀鸣,夜夜哭泣,可即使如此却仍旧唤不醒龙椅之上那颗被蒙蔽的心。

    卫氏转头看着匾额上‘椒房殿’三个大字,当年的椒房殿是何等的恩宠,缠绵与恩爱,却不料十五年的情爱却抵不过一件子虚乌有的由弥天大谎,所有的信任砰然瓦解,自巫蛊之事开始,眼泪仿佛永远也流不尽一样。黄铜镜中的她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在公主府中,白纱掩面,轻舞罗袖与他初次见面的少女了,岁月在她的脸上留下了无法挽回的痕迹,随着王夫人,李夫人这些倾国倾城的美貌佳丽入住宫中,皇帝有多久没来她这椒房殿了,连她自己都数不清日子了,昔日同床共枕有情朗,今日落花流水无情义。

    巫蛊之事的风那么强劲,她椒房殿的大门又怎么挡的住,这个时候谁还会尊她为一国之母,所有的人都不敢跟太子沾上关系,皇上疑心太子是天下皆知的,此时此刻她除了忍耐别无他法。天子的心谁也无法琢磨,唯一能做的就是等,天公自会还人清白,她要等到真相大白的那一天,她知道一定会有那么一天,她始终也相信,金鸾殿上的那个男人最终会回心转移的。

    椒房殿里里外外都被搜了个遍,连后院中的泥地都被挖了三尺深,无功而返的人脸上掩藏不住失落,却正好印着卫氏心如死灰的脸。天下最信任的莫过于枕边人,然而她的枕边人却是这天下最不相信她的人。搜寻过后,皇帝依旧没有踏入椒房殿一步,甚至连问候一声都没有,仿佛这宫中从来没有过她一样,不知道他的脸上是不是也会有些许失落感。

    卫氏突然想起当年阿皇后在世时,司马相如为其写的字字如泪的长门赋,‘夫何一佳人兮,步逍遥以自虞。魂逾佚而不反兮,形枯槁而独居。言我朝往而暮来兮,饮食乐而忘人。心慊移而不省故兮,交得意而相亲……’没想到有朝一日自己却重复了这条老路,究竟是她和陈皇后都爱错了人,还是帝王之心从来就没有过真心。

    深夜整个长安城安静的只听到雨的声音,一个小宫女湿淋淋的走进椒房殿,从怀里掏出一个布包偷偷交给了卫氏。

    幽暗的烛光之下,卫氏的脸苍白无力,她颤抖的打开手中的这个布包,里头有一封信,‘巫蛊之祸殃及众多,非我一人之力可以挽回,天下大难不可避免,望娘娘好生自重。’。

    “可有人看到你?”卫氏看着淋湿的小宫女。

    那宫女摇摇头,“太子会起兵,大限将至,回天乏术。”

    雷声轰然而至,卫氏的心里翻起千层骇浪,难道事情真的发展到这一步了吗?亲生父子到最后却要兵戎相见吗?老天眼真的要眼睁睁的看着吗?

    这一夜悄然度过,太阳依旧没有升起,而后却如事先所言,太子领兵反抗,混战了五天,死了几万人,血染长安,却最终因兵力悬殊,战败而逃。太子向东逃到湖县,隐藏在泉鸠里的一户人家。主人家境贫寒,经常织卖草鞋来奉养太子。后来刘据听说有一位富有的旧相识住在湖县,便派人去寻找他,却导致消息泄露。八月辛亥,地方官围捕太子,太子自忖难以逃脱,便回到屋中,紧闭房门,自缢而死。

    这一天未央宫的大殿上迎来几只乌鸦,嘎嘎的叫声传遍整个长安城,宫女匆匆的身影成了未央宫唯的一道景色,白色的宫衣上染着点点红晕,只听到她声嘶力竭的倒在未央宫的殿外大喊了一声,“皇后娘娘自缢了。”

    自此至此,母仪天下38载,陪伴武帝49年的卫氏溘然长逝。偌大的未央宫在经历过一场血色浩劫之后依旧会壮丽而重威,只是长秋门后的中宫椒房殿,却再一次失去了主人。

    同时在长安城的一座老宅中,一位年轻的姑娘也悄然离逝,没有人知道她是如何死去的,等到人发现她的时候她已经长眠不醒了,她的死对于当时的一些社会人士来说是个不小的冲击,人人都在讨论她究竟为何而死,没有人知道那个雨夜淋湿的宫女,究竟从哪里来,又去出了哪里?她是谁?戒备森严的皇宫她又是如何出入自如的?

    老宅中没有举行丧葬,一个老翁走了进来,对着尸体摇着铃,却见那死去的女子竟真的自己站了起来,她紧闭着双眼,鲜红的唇印着身上华贵的衣服,没有人知道她要去哪,只有那一声一声的铃声,慢慢的,慢慢的消失在远方,那华贵的身影也在这一段离奇的岁月中从此消失了。

    也许所有人都觉得事情已经结束了,可未央宫外的亡灵却始终没有得到救赎,长安城的土地依旧是鲜红的,即使千年之后,人们也依旧忘不了这一段历史,忘不了椒房殿房梁上那孤独,哀怨的身影,仿佛她的灵魂始终飘荡在那,久久不肯离去,每当椒房殿传来风声,人们都会说,是卫氏在默默哭泣着。

    随着皇后,太子的逝世,巫蛊一祸也终于画上了句号。天下和朝廷终于太平了,可江湖却掀起了腥风血雨,赵玉海的死令所有的赏金猎人心存怀疑,然而当他们轰然而至赵宅时,这个宅子已经空了,灵堂之上只留下三柱清香,这里的一切都消失的仿佛从来没有过人一样。

    当时的长安城,赵玉海的名声十分流传,巫蛊之祸突起,赵玉海也曾入宫面圣,但武帝已被蒙去心智,甚至怀疑这巫蛊的背后有她的支持,便下令不许赵玉海入宫,不得离开长安城一步。

    萧氏和沈氏是赵天平仅有的徒弟,两人虽不得真传,但占卜问卦,驱魔除鬼还是可以的。赵玉海之所以选择这两个天资平平的人当徒弟,无非是看中两人一个财力一个权力,萧氏富可敌国,沈氏手握重兵,有这两个人庇佑,赵天平在长安城可以说是呼风唤雨。

    赵玉海死后,他手中的长明灯成了众相争抢的对像,赏金猎人都轰至长安城,可赵家大宅紧闭谁也进不去,萧氏和沈氏将宅子围的是密不透风。

    赵家大宅中,萧世郎和沈朝风看着空无一人的宅子,沈朝风的嘴上不干不净,“伺候了她这么久,给她当孙子当儿子,她却说死就死,什么都没给我们留下,如今倒好,大伙都打起了长明灯的主意,我若是不拦着,不知道要有多少人为它而死。”

    “长明灯的由来我们都不清楚,这么传奇的东西,我觉得师傅未会把它留在赵宅,很有可能是带走了。”

    “带走了?她人都死了,她还要这盏灯干嘛?”

    “师傅这个人神神秘秘,在长安城这么多年,谁也不知道她从哪里来,这长明灯虽说传言是十殿阎罗之灯,可这到底也只是传言,难不成她真是从阎王殿里爬出来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