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观测太阳系外的这些行星的轨道周期并不是难事。 位于华夏西北戈壁滩冷湖镇的天文观测基地里的“天眼”光谱仪和凌日外行星勘测卫星就能轻松完成上述任务。 当冷湖基地的科研人员精确计算出这个hd158259星系每一颗行星的轨道周期时,只能发出一声惊叹:太完美了! 和太阳系不同,这个系统中的行星轨道非常紧密。 而且,这六颗行星之间的每一颗和下一颗的轨道周期都达到了2:3的比例。 也就是说,每一颗行星公转2圈,它外面的下一颗行星也恰好完成了3圈公转。 经过基地专家长达一年的研究发现,该行星系统最内侧是一颗质量为地球2.2倍岩石行星(编号hd158259b)。 它绕主恒星公转周期为2.17天,然后以此类推后面依次排列为5.2天,7.9天,12天和17.4天。 这个周期跟太阳系的行星比起来很特殊,17.4天为最外侧行星的公转周期,即便这样,它也只有太阳系最内侧水星运行周期的1/5。 而水星是太阳系行星运行周期最短的。 这个行星系统的确非常紧凑,再加上它完美的2:3轨道共振,这就有点匪夷所思了。 如此完美的行星运行规律,是太阳系天体所达不到的。 所以,冷湖基地现在特别关注这个行星系统,他们甚至一度认为此行星系统过于完美,有点“神迹”的意思。 而包括华夏科学家在内的人类天文科学家之所以这么关注这个轨道共振是因为这个现象是我们了解行星系统形成机制和演化历程的重要证据。 这可以完善我们现有的天体物理学模型。 “又是3:2轨道共振,王司令知道冥王星为何从行星降格为矮行星吗?” 楚歌饶有兴趣地问道。 “行星在演化过程中会吸收或者弹射掉它轨道内的小行星体,继而成为该行星系统质量最大的天体,一般行星质量会达到它轨道上所有天体质量的2/3及以上。” “冥王星不一样,它的轨道上并不干净,它没能清除轨道上的其他小天体,这代表着它引力不足,不太符合行星定义。”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