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3章 防空!防空!-《伪钞帝国》
第(2/3)页
没打中敌机,反而间接打中了自己人,这种情况就太丢人了。
李卫国当然不会允许这种情况出现,所以他提前将高射弹药规定为自动引爆,防止误伤自己人。
而放眼整个世界,各国目前对付空中的敌机,基本上都用重机枪甚至步枪进行攻击,他们根本没有意识到他们的重机枪射出去的子弹,很有可能误伤自己人。
当然,在战场环境中,激烈交战时,就算有己方战士中弹,也没有人会想到是自己人打的,都会以为是敌人打的。
在历史上,这正是各国普遍忽略的问题,直到二战期间才得以纠正过来。
gsp-甲型高射炮属于机枪型,实际上就是雷电重机枪从平射到高射的一个过渡产品。
当然因为有市场,所以李卫国没有取消这种武器的研和生产,根据他的估计,gsp-甲型高射炮还可以存活至少二十年时间,只要不是喷气式飞机出现,以螺旋桨战斗机而言,这种高射炮理论上都可以将其击落。
从gsp-乙型高射炮开始,就是真正的高射炮了,口径从12.7毫米升到2o毫米,倍径达到1oo,使其能够轻松把炮弹射到5ooo米的高空。当德军的容克二型战斗机自以为飞到5ooo米的最高升限觉得安全时,就会被gsp-乙型高射炮击落。
而gsp-乙型高射炮还有另外一个用途,那就是当他平射时,可以在一公里内击穿3o毫米厚的中华特种钢,也就是说可以轻松击穿T23、T25这两款坦克,甚至击穿德军最新的克虏伯三型坦克的正面装甲都没问题。
平射时的gsp-乙型高射炮,就是一门反坦克炮,当然能反坦克,也就能像加农炮那样作为步兵攻坚火力使用。
5ooo米射高,并不能满足中华帝**方,尤其是李卫国很清楚,历史上的一战中后期,各国的战斗机升限普遍达到8ooo米以上。
当gsp-乙型高射炮投入战场后,势必会引起各**方的高度重视,他们会加快研战斗机的升限,使其提高至5ooo米以上空域,避免平飞时就被击落。
这一定会刺激各国加快度研升限高的战斗机,说不定会突破历史限制,直接从8ooo米高空升限到一万米高空。
这些都极有可能,所以李卫国自然要未雨绸缪。
针对李卫国的警告,皇家兵工厂便在前两款高射炮的基础上,又推出了gsp-丙型和gsp-丁型高射炮。
其中gsp-丙型高射炮为37毫米口径,战斗全重265o公斤,采用双联装设计,炮身长274o毫米,身管长2315毫米,使用1.5公斤榴弹时初85o米每秒,使用1.45公斤穿甲弹时,初88o米每秒,最大射程85oo米,有效斜距35oo米,有效射高3ooo米,高低射界为-1o度至85度,带有旋转底盘,可36o度全方位射击。
85oo米高度,这是李卫国预先做出的规定,如果历史没有生太大的变化,各国的战斗机最大升限应该到8ooo米左右就到顶了,至于一万米高度,虽然有可能,但是可能性不高,毕竟一万米的高空空气稀薄,并不适合现在的果奔战斗机,对飞行员要求太高,一般不太可能。
所以,85oo米的射高,是一个分水岭,除非欧美各**方提前研出高空供氧系统,否则很难飞到85oo米以上。
gsp-丁型高射炮,实际上就是在gsp-丙型高射炮的基础上,实现4联装并联,即四个枪管同时射击,火力凶猛。
另外还有两款高射炮,gsp-戊型和gsp-己型,前者是2o毫米口径,基本配置跟gsp-乙型高射炮一样,不同之处在于是车载,使用4x4轮式战车搭载,机动性高,可以跟随步兵进行机动防空。
后者是37毫米口径,因为高射炮重量大,弹药重量也不轻,轮式战车携带不方便,因此改为履带式,高射炮的结构基本上沿用gsp丙型或者丁型,不同之处就是有双联装和四联装之分,双联装携带弹药少一些,度略快一些,四联装携带弹药多一些,度略慢一些。
实际上对于T25型坦克的底盘而言,双联装和四联装的度基本上差不多,后来经过中华帝**方实战检验后,统一改成了双联装,在战场上当重型反坦克战车使用,效果反而比防空好得多。
第(2/3)页